学术成果
张红军副研究员所著《审美虚无主义——论西方现代性的精神本质》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近期,张红军副研究员所著《审美虚无主义——论西方现代性的精神本质》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认为,作为西方现代性精神本质的虚无主义,不是一种仅仅强调否定性的虚无主义,而是一种既强调否定性又强调肯定性的审美虚无主义。审美虚无主义者的原型是中世纪末唯名论哲学中的全能意志上帝。在克服唯名论上帝所导致的危机体验时,大多数现代思想家恰恰都主张西方个体应该像唯名论上帝那样做一个审美虚无主义者。在从彼特拉克、笛卡尔到康德的思想中,审美虚无主义主要表现为理性主义的自我解放与自我创造,但在从费希特、德国早期浪漫派、施蒂纳到尼采的思想家那里,审美虚无主义越来越明确地表现为非理性主义的自我创造和自我毁灭。审美虚无主义带给西方个体前所未有的权力和自由,也导致他们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尖锐矛盾,从而无法从根本上克服日益严重的危机体验。


几个世纪以来,西方现代性至少从技术、制度和精神三个密切相关又不断深入的层面强势主导了人类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任何非西方文明的现代化,都不能不是实现这三个层面现代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的旧中国先后展开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就是一个显著的例证。尽管如此,西方文明内部对西方现代性特别是其精神层面正当性的质疑之声长期以来就没有中断过。在这些批评话语中,“虚无主义”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正如威尔·斯洛克姆所言,从尼采尤其是“大屠杀”开始,虚无主义已经成为“用来理解现代性历史和20世纪、21世纪文化的中心哲学”。西方学者的思考对我们认识西方现代性的精神本质、培育健康的中国现代性精神、顺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希望以既有研究为基础,继续展开以虚无主义为关键词的西方现代性精神批判。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随着西方现代思想的不断引入,审美虚无主义早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很多中国学者乃至普通人的思维与存在方式。审美虚无主义虽然极大程度地促进了中国现代思想的创新,提升了现代个体的生存质量,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审美虚无主义对思想的过度诗化,必然会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审美虚无主义对绝对权力和无限自由的过分强调,必然会导致个体与自然、社会、自我的矛盾。培育正确、健康的现代性精神,是顺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需要,而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标志之一,就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精神。为此,我们必须首先走出审美虚无主义的思想逻辑。


文:邵子瀚 封莹

审核:翁祥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