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日晚上,9499www威尼斯现象学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9499www威尼斯成功举办“现象学与古希腊哲学”泰山讲座(第二回)。本次讲座采取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由校内外近300名专家学者和师生在线参与。本次讲座主讲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詹文杰研究员,主讲题目是“苏格拉底的有知与无知”。讲座活动由9499www威尼斯现象学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9499www威尼斯陈治国教授主持。
在讲座开场辞中,陈治国教授介绍了詹文杰研究员的学术方向及其新近成果,并为本次讲座做了简要引言。即在通常的意义上,philosophia(哲学)意味着着“爱智慧”。由此,我们要问:究竟什么是智慧?作为一个人类个体,我们应该如何寻求智慧?寻求智慧要具备哪些前提和条件?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这些问题。对于每一个哲学专业的同仁来说,这些问题现今仍然是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我们期待詹文杰老师的报告为探讨这些问题带来一些启发和洞见。
詹文杰老师的报告从苏格拉底在历史上的不同形象以及他那里看似一个显而易见的矛盾入手,这个矛盾便是“有知”与“无知”之间的矛盾。詹文杰老师首先探析了学界对这一矛盾的四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修辞学的解释”。根据这种解释,苏格拉底主张拥有知识时意思是字面上的,而他否认拥有知识时是出于反讽,即,他在说反话,其实他不认为自己没有知识。第二种方案是“发生学的解释”。这种解释诉诸柏拉图本人的思想发展来进行解释“有知”和“无知”之间的矛盾。这种解释认为,苏格拉底有时说自己无知,有时说自己有知,这是因为这些对话的作者柏拉图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因此实际上并没有矛盾。第三种方案是从“文本独立性”出发的解释。这种解释认为,不同文本中的“苏格拉底”角色未必具有同一性,这些“不同的角色”只是共享了“苏格拉底”这个名字而已,他们的观点不能被放在一起来进行融贯性方面的检验。第四种方案是“语义学的解释”。主张这种解释的有些学者——如埃尔文(Irwin)、弗拉斯托斯(Vlastos)——等认为,苏格拉底以有歧义的方式使用了“认识”和“知识”这些词;而另一些学者——如里夫(Reeve)和伍德拉夫(Woodruff)——等人则认为,苏格拉底承认拥有某方面或某类型的知识,否认拥有另一些方面或类型的知识。
詹文杰老师比较赞同第四种方案的解释,并在第四种方案的视域内推进了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沿着这一思路,詹文杰老师指出,苏格拉底承认他拥有的智慧是“属人的智慧”,而他否认自己拥有的另一种智慧是“超人类智慧”,这两种智慧是相对而立的。这样一来,詹文杰老师认为,如果我们先了解苏格拉底所谓“超人类智慧”指什么,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确定属人智慧的含义。詹文杰老师对苏格拉底所说的这种“超人类智慧”的界定是:(1)完满性或不可错性,即对一个事物或一个领域的完满认识。(2)整全性,即对所有事物、全部领域的认识,其中尤其包含对于“最重大的事”(τὰ μέγιστα)的认识。那么,“认识”又是怎么一回事?这就是说,问题被推进到关于“认识”的考察。
詹文杰老师提出,希腊语的“认识”这一动词与“知识”这一名词的用法之间不能进行简单地对应与转换。因此,不能笼统地谈论苏格拉底的“认识”与“知识”,而必须具体分析它们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含义A:意识到某个事实;含义B:对某一个事实确定无疑、确信;含义C:有充分证据的或者得到证成的真信念;含义D :理解一件事情,即,能够对某个事实作出界说或说明;含义E :掌握某个领域的专家知识或“技艺”;含义F:对一个人的“熟悉”或“了解”;含义G:理解一句话的含义。“认识”的这些含义一旦得到澄清,那么,当苏格拉底在特定的语境中说他“有知”或“无知”时所要表达的含义也能得到阐明。于是詹文杰老师指出,苏格拉底的“不认识/不知道”并不总是简单地意味着“毫无意识到/毫无觉识到”——它仅仅是对于含义A的否定。对含义B的否定表示“不确信”。对含义C的否定表示承认对于特定信念缺乏充分根据或理由。对含义D的否定表示缺乏理解,不能做出解释或说明。对含义E的否定表示缺乏某个领域的专家知识。对含义F的否定表示缺乏亲知。对含义G的否定表示不理解一句话的含义。詹文杰老师以同样的方式指出,当苏格拉底说他“有知”时他在说什么。简而言之,当苏格拉底说“我知道(认识)某某”的时候,他主要是从“意识”与“确信”这些层面上讲的,有时也指对某事物(人)的“亲知”或者对一句话的“理解”。以这种方式,詹文杰老师回应了苏格拉底那里的“有知—无知”问题。
詹文杰老师的报告结束后,陈治国教授对报告内容做了总结,并高度评价了詹文杰老师的报告。在交流互动环节,有若干听众向詹文杰老师提出了关于苏格拉底知识论的问题。詹文杰老师一一回应。最终,陈治国老师再次对詹文杰老师表示感谢,并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泰山讲座”系列。本次泰山讲座活动圆满结束。
买买提依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