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哲社学院研究生栾恺、郭可超在《中国研究生》发表通讯稿件
近日,我院研究生“泉”新“泉”忆赴济南市关于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探寻老城工业记忆项目实践团成员栾恺、郭可超在《中国研究生》2024年第3期上发表题为《工业遗产的历史探寻与现代转译》的通讯稿件,原文如下:
工业遗产承载着工业发展的历史足迹,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济南市作为清末“自开商埠”经济发展的典范,留下了大量见证过济南工业发展沧桑巨变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承载着代代泉城工业人的生活与命运,铭刻着他们的豪情与梦想,是济南市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地标。
尘封的工业历史记忆
济钢,全称“济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于1958年建厂,巅峰时期曾给济南带来无限荣耀。历经60多年光辉岁月,济钢于2017年关停。如今的济钢虽有济钢之名,但已无济钢之业。2024年1月23日,9499www威尼斯“泉”新“泉”忆社会实践团走访济南市中央森林公园及周围社区,探寻那段尘封的工业历史记忆。
这里曾经是无数济南人向往的地方,记录着一代人的热血青春。半个世纪过去,原本热闹的厂区门外变得荒芜,锈迹斑斑的设备让人颇为感慨。厂房虽然褪去了光芒,但它见证了济钢人的工作、生活,甚至是命运,其饱经风霜的外表永远印刻着过往的辉煌。
这里曾是4万多济南人工作过的地方,把济钢建设成贡献大、环境美、效益高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化企业,曾是一代代济钢人的愿景。时过境迁,这座废弃的3200高炉依然倔强地赢立在这里,如今看起来依旧很迷人。曾经为济南这座城市输送新鲜的工业血液,如今虽然破旧但依然精致,呈现着往昔的工业精神。炉火熄灭,但任谁也无法抹灭它的光辉。
励精图治砥砺前行,济钢的血脉仍在延续,济钢在济南人心中不仅是一座厂区,更夹杂着许多情慌。家住济钢新村的王爷爷说:“我和老伴是在济钢认识的,我们老两口在济钢工作了四十多年,济钢早已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即使住在市区的儿子喊我们去住我们也不搬家,我们离不开这里。”悲欢离合之情,洋溢在脸上,锈刻在心里。
历史与新生交错辉映
下午,我们在济钢森林公园寻找访谈对象,初次做访谈,心里多少有点忐丕不安。看到远处一位大爷正在公园里散步,我们便试图上前攀谈,最开始大爷不免有防备心理,当我们出示了学生证件,大爷便面露微笑,慢慢向我们讲起他在济钢的那段日子。
1958年济钢建厂那年,大爷便跟随父母从东北来到济南援建,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回忆起年轻时在钢厂的工作经历,大爷说道:“那个时候,我们每天早上来不及吃饭,就从这个桥洞子往钢厂跑,不然就赶不上趟了。你看这个钢厂现在冷冷清清的,以前可热闹了,里面轰隆轰隆的,当时得有几万工人,不过现在就留下了这么几个高炉,那时候就在这些厂房里上班。工作的时候很苦很累,里面的温度很高,也很危险,但是大家很有干劲,都说是钢铁战士。当时的老厂长带着我们,大家没日没夜地干,为厂子攒下了不少家底。”
当我们提到“鲍山背土”时,大爷指着远处的山说:“你看,那边就是鲍山,以前那儿光秃秃的啥也没有,都是我们一袋子一袋子背土,一棵棵树苗栽种,一桶桶水浇灌,才长成了这漫山绿树。”现在的鲍山远远望去是一幅碧绿的风景画,一座郁郁葱葱、景色优美、透着文化气息的“天然氧吧”。从大爷的口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团结奋进的时代,仿佛看到了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一幕幕场景,更感悟到了工业遗产的保护不仅仅要保留旧的厂房,更要传承坚韧不拔、团结奋进、求实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财富。正是济南人不畏艰辛、锐意进取的工业精神,才使得曾经荒芜的“鲍山”变成现在绿意葱芜的“宝山”。
如今的济钢集团旧址已然华丽变身为中央森林公园,既留存了济南老工业区的历史记忆,又与城市新功能融合。走在公园的休憩小道上,看着远处的高炉,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老一辈济钢人兢兢业业的工业精神,也能体悟到钢铁机器被时代浪潮拍打的窒息感、机器关停的一刹那工人们默默抽泣的无力感。此刻,历史与新生交错辉映,融入了时代的长河之中。
当泉城遇上啤酒工业
泉城济南,以其汨汨涌动的泉水闻名遐途,泉水不仅是这座城市的生命之源,更是其文化之魂。济南的泉文化与啤酒工业,不仅丰富了这座城市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也成了济南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在这里,泉水与啤酒交织出一幅和谐共生的生活图景,展现了济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以及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不断前进的精神风貌。2024年2月3日,我们来到济南市D17文化创意产业园,感受充满活力、层次丰富的“泉文化”。
D17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在保留济南老啤酒厂糖化楼、灌装楼等基础上建造起来的。一位环卫工人说道:“我一直生活在这附近,以前的跑突泉啤酒很厉害,我们当时夏天在这路边撸串都喝‘黑趵’,老济南人都知道,它是用泉水酿的,很好喝啊,现在流行喝的那些啤酒,我感觉还是不如趵突泉啤酒。”当泉城遇上啤酒工业,便诞生了一种独特的城市风味。济南的啤酒,以其清爽的口感和悠久的历史,成为这座城市的另一张名片。“黑趵”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还是一种社交的媒介、文化的传承、日常生活的艺术。我们从一位啤酒文化体验馆的负责人那里了解到,当时有其他啤酒品牌“三进三出”都没有打开当地市场。济南的泉水,如同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流淌了千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济南人,也孕育了独特的泉文化。这种文化更体现了济南人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衡的生活态度。
工业遗产记录着我国工业发展的轨迹和成就,见证着中国工业的起步和成长,携刻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艰苦环境中努力奋斗、踔厉分发、锐意进取的拼搏姿态。活化工业遗产,以更新促保护,以保护促文化,使其不再沉睡,不仅有利于传承优秀的工业精神,激发人民群众对工业发展的积极认同,更为探索工业遗产从“生活锈带”转变为“生活秀带”的华丽蝶变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文:吕奕涵
图:邵子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