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社新闻
哲社新闻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教授做客马克思哲学发展论坛并作专题报告

3月15日下午,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张异宾教授做客马克思哲学发展论坛,并作了题为“从马克思到海德格尔:现代性文本学及其超越”的学术报告。哲社学院院长刘杰教授主持报告会。

张异宾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动态,即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按照原始文本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并已经建立了一个包括全部马恩原始手稿和各国译本的数据库。张异宾教授指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也应该着手于马克思的第一手文献。二是带领团队引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张异宾教授简要介绍了三本即将问世的新书《索恩雷特尔》、《斯蒂格勒》与《意大利激进思潮》,这些都是国内学者尚未开发的学术处女地。

随后,张异宾教授重点介绍了他在研究过程中的方法论体会,即文本学研究。文本学并不是西方人的专利,我们中国过去传统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的一个方式就是文本学研究。在过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学习中,我们严重丢弃了我们原来传统的方式,反而以哲学原理概念构架来反注文本,很少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始语境去读书,其结果必然是错失文本的历史语境,所以张异宾教授提出我们应直面马克思、恩格斯的第一手文献。

对于文本的解释,张异宾教授阐述了两种解释学。第一种是中世纪的经典阐释学,在阐释《圣经》的时候,把其中的每一句都当做是真理,和我们过去的那种教条主义的“原著选读”的方式是十分接近的。第二种是现代性的文本解释学,狄尔泰以后,特别是伽达默尔以后,产生了现代性的文本解释学,即双重阅读视域,第一个视域是文本的视域,第二个视域是读者本人的视域,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变成了视域融合的过程。

接下来,张异宾教授介绍了其在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海德格尔的研究过程中所提出的九种文本类型,即马克思公开发表的文献、手稿性文本、笔记性文本和书信、拟文本,海德格尔的表演性文本、表现性文本、秘密性文献、现身性文本和伪文本。

最后,现场师生就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思想与时代的关系、回到原意与多元解释的关系、如何研究马克思的笔记文本等问题,与张异宾教授展开了深入而丰富的讨论。

张异宾教授“从马克思到海德格尔:现代性文本学及其超越”的专题讲座以及与现场的师生的交流讨论堪称一场思想盛宴,不仅将我们带到学术界研究的最前沿,而且对我们日后的学术研究敞开无数的可能性,更对我们日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方法论支撑。

张异宾,哲学博士,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现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社联主席。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文本学、构境理论。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十三本,个人文集六部,主编论著十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国家一流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等各类项目二十余项。近二十项成果获各类奖励。七本论著十六个版次被译成英文、德文、俄文、日文和土耳其文在国外正陆续翻译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