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录
百廿风华·校友访谈|林瑜胜:质胜于华,行胜于言

人物简介:

林瑜胜,9499www威尼斯社会学系1994级本科生,9499www威尼斯社会学2002级硕士研究生,9499www威尼斯社会学博士研究生。现为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视野聚焦农业、农村和农民。出版并翻译学术著作多部,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社会科学》《山东社会科学》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人物采访:

问:您入校时对9499www威尼斯和社会学系有怎样的印象?在9499www威尼斯求学的这几年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哪些事令您印象深刻?对您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说实话,1994年8月31日,当我下了接站车,见到老校西门时,心里是有些失望的。因为我从电视上看过9499www威尼斯的校门,很气派(中心校区大门,现已改造),结果看到了一个破旧普通的大门,当时连名字都没有。我问接站人员,是这儿吗?确认之后,心仍不甘。可能,从农村出来的人都认为高楼大厦才是发达的象征吧。上课之后,发现老校6号教学楼也很破,不过已经经过了一次打击,就没那么抗拒了。开始接受大学也可以很破旧了。

渐渐地,我发现,山大除了建筑破旧外,历史还是很辉煌的,又是全国知名的以文史见长的重点大学,拥有众多德高望重的教授和严谨扎实的学风,我觉得一定不能辜负了山大的好名声,就决心安心学习,提高自己。

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我都在山大读的,山大对我的影响很多,很大。因为我比较喜欢文学。所以开学不久就给广播站投稿,第一次就被采用了,但是我没听到,别人给我讲的。这给了我信心,接着,我又给校报投稿。这就难多了,投了三四篇之后,才被选中了一篇。我记得当时是贵明老师叫我过去改稿,很激动,因为自己写的东西要变成铅字了,这可是第一次啊。熟能生巧,慢慢地,我投给校报的稿子发得越来越多,还成了校报的通讯员。今年是山大120周年校庆,我还记得1996年,我写了篇庆祝山大95周年华诞的稿子,在校报上发表了。

光阴似箭,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感慨颇多。1998年本科毕业后,我进了山东省委宣传部宣传月报杂志社做编辑,承担了大部分的稿件编校工作,从未出过差错,扎实的文字功底让领导们刮目相看。这些都得感谢9499www威尼斯广播站,感谢9499www威尼斯报,感谢贵明老师,帮助和指引我进行了良好的写作训练和实践。

问:您当初为什么选择社会学专业?支撑您一直坚持学习社会学并走上学术研究道路的是什么呢?

说来搞笑,我报社会学专业是因为我数学不好,想要上个不学数学的专业。结果社会学还是要学数学和统计,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社会学专业是1986年才开始招生本科生,我上大学的时候也不是热门专业。但是学习之后就会发现,社会学是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最好的专业。相比文学更真实,相比哲学更接地气,相比新闻学更冷静,相比经济学更全面。社会学要求你不能孤立、片面地看问题,必须用系统和联系的视角,是更接近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社会学的训练有助于你变成一个思想更独立、观点更中肯、方法更得当的人,对于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是极为有益的。

在杂志社工作期间,见到了很多群众到机关门口上访。我就想,与其向基层传递更多工作经验,不如实地调查研究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于是,2002-2005年我读了山大社会学硕士,并将研究视野对准了农业、农村和农民,因为这不仅符合我的出身,也符合中国紧迫的现实所需。

2017年随山东社会科学院学术代表团访问法国SKEMA商学院(右一)

问:在您看来,从事社会学专业的学术研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呢?在大学期间该如何培养这些能力呢?

这个问题不太敢谈,因为感觉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还远远达不到专业研究的要求。但就自己的理解,至少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完备的方法训练和实际操作能力。

社会学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最紧密的学科之一。所有的社会学理论问题几乎都可以通过实际进行验证。

扎实的理论功底来自于广泛的阅读和认真的思考。我这方面就比较欠缺。大学时读的专业书籍有些少,下的功夫也不够,理论基础没有打牢。方法训练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可以通过具体案例来进行,特别是进行一项问卷调查和分析,就可以将理论、方法和操作同时训练一遍。建议多参加老师们的课题项目,进行实战训练,收获比光是课堂上听讲强很多。

2018年赴长沙参加中国乡村宗教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问:我们了解到老师十分关注农村、农民与扶贫问题。2020年我国已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壮举,请问老师可以谈一谈目前我们该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吗?

这是个大问题。只能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首先是脱贫不脱政策。不仅以前脱贫的政策要继续延续下去,还要针对脱贫后出现的新问题,如返贫风险、如何致富等制定实施新的政策措施,确保脱贫成果可持续,脱贫机制有实效。

其次是加强地区发展研究。脱贫主要是针对一家一户,个体脱贫不难,难的是全体脱贫,也就是地区发展要跟上。大河没水,小河肯定干涸。脱贫政策方针要适时适度进行战略性转移,通过地区发展带动个体发展,实现精准脱贫向普遍发展转变。

最后是发挥社会合力。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归根结底是人和资源的问题。要巩固脱贫成果,就要确保农村人力和资源问题协调发展。要将人的需要与资源承载力统筹起来,发挥社会合力,使农村发展有人,有资源,有动力支持,有长效机制,不是一阵风。

问:我们注意到您十分关注老年人问题,特别是养老问题,您如何看待城乡养老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养老服务最终将何去何从?

以前着力推动的社会化养老强调: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家庭仍然是养老最主要的主体,也是最符合国人养老传统的方式。从目前国家的生育政策变动来看,居家养老将进一步受到重视,所要做的就是怎么搞好社区依托,机构补充,医养结合。

城乡养老资源分布不均是长期存在的,这也是我国城乡差别的基本内容之一。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城乡养老资源分布不均的局面会得到相应缓解。但短期内,应对这一局面,还是要帮助发挥居家养老的基础性作用,这是根本。养老服务最终还是要在遵从养老意愿的前提下,考虑如何进行服务供给。我觉得,养老服务改革和发展的着力点可以考虑放在加大居家养老服务支持上。

问:回首您的大学生活,您认为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对于正在经历大学生活的学弟学妹,您有什么经验和建议可以分享?

经验谈不上,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多读书。

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书籍。本科时要大量阅读,多积累,最后就能看出效果。研究生时,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多读专业书籍,经典原著一定要通读,记笔记,勤练笔,试试投稿。大学时光特别宝贵,工作了就没有完整的时间读书了,一定要抓紧利用好。

二、多运动。

大学时,把身体锻炼好,为将来高负荷的工作做准备。能有特长更好,单位都看重有运动特长的员工,能为单位挣荣誉,领导重视。

三、多演讲。

大学生思想开放灵活,要不拘一格,敢于怀疑,勇于发表观点。多参加演讲活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将来很受用。

四、多规划。

自己将来想干什么,就一定要提前规划好,并考虑怎么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去努力,积小成为大成,慢慢接近目标、实现目标。